嗯给我查一下小孩身上起了个小斑 1946年10月15日,一封电报,引起山东野战军诸将普遍感到意外,甚至,有些不满。 毛主席在这封电报中明确,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统一由陈毅领导,但战役指挥由粟裕负责。 战役指挥权,是战争年代的核心权力。 为什么让粟裕指挥两个野战军呢?他何德何能?山东诸将中,除了一纵叶飞、二纵韦国清等老新四军将领,其他将领们都不怎么熟悉他,论年龄、论资历,山东部队中有很多人似乎都不比他差。 这件事在山东部队引起不小的反应。 关键时刻,陈毅察觉到此事的深层次隐患,迅速出手解决了。 在论述陈毅的处理经过之前,我们先解决一个常识性问题,什么是山野、华野合并。 一、此华野非彼华野 在军史上,华野是一个威名赫赫的简称,一般用来指代华东野战军。与西野、中野、东野并称为四大野战军。 但在1946年12月以前,也存在一个华野,即华中野战军,在当时官方来往文电中,也以华野简称之。这两个华野并非一回事,提醒各位不要混为一谈。 华中野战军是华中军区的野战部队,是抗战胜利后,以新四军部队为主体改编过来的。粟裕担任司令员。 内战开打之后,国民党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分别进攻苏中、苏北、鲁中、鲁南。 就是大家熟知的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不得不说,这一波攻势还是相当凌厉的。尤其对山东制造了相当大的威胁,王耀武率兵沿胶济线东西对进,打通了胶济线,山东国民党军实现了东西对穿,基本上全面控制了山东的大中城市。 津浦线上,薛岳指挥大军打通了大运河南北交通线,虽然大运河淤塞并不能实现水上交通,但打通以后,对社会舆论造成巨大影响。 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屡屡受挫,承受了很大压力。 华中方面,苏北根据地也有很大损失,两淮被攻陷,失去了华中首府。 伟人目睹山东、华中两路部队分兵作战不得要领,紧急出手让山东、华中联合。 谁知,这一命令下达之后,尤其是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竟在山东部队中引发了不满情绪。 有必要了解一下山东部队的构成。 山东军区的实力非常强悍。原有8个主力师,11个警备旅,另有5个二级军区。 罗荣桓去东北,带走6个主力师,滨海军区一个刚成规模的准主力支队。 抽完之后,山东并没有丧失战斗力,尚有2个主力师(山东4师、8师),以及11个警备旅。陈毅、黎玉又进行了扩编,扩充为5个主力师、11个警备旅。 不光是账面上兵力强悍,潜在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山东民兵有数十万人,都蕴藏在五个军区,那五个:许世友的胶东军区,陈士榘的滨海军区,王建安的鲁中军区,袁也烈的渤海军区,以及张光中的鲁南军区。 这其中,许世友、陈士榘、王建安都是日后咤叱风云的华野虎将。他们麾下的军区,都是具备随时整编民兵、升级主力的强大动员机构,尤其是胶东军区,曾经四出主力,为华野、三野作出过巨大贡献。 最主要的原因是,山东部队大部分出自八路军系统,已经十几年没有和粟裕打过交道了,谁知道粟裕真正水平如何? 用最基本的人情世故来看也很正常,我自己有家底,凭什么要听一个外来户,还是小清新,来指挥我们这群老家伙呢? 山东诸将有情绪,华中同样也有。 山东抽调走主力后,中央为了填补山东的巨大空缺,调新四军主力部队北上,叶飞的第一纵队,韦国清的第二纵队(罗炳辉是首任司令,可惜1946年6月突发脑溢血病逝,韦国清接任),还有谭希林的第7师,都是老新四军部队。 这三支劲旅都从新四军划入山东野战军,是1946年上半年山东最困难时期,打得最凶、受损失最大的部队。尤其是叶飞一纵,损兵最多,却处处不受待见,兵粮弹药补给都轮不上。 华中部队感觉自家兄弟到山东老大哥的地盘吃了亏,现在粟司令挺身而出指挥两家,你们反倒有意见,这是何道理啊? 二、陈毅找伟人借东西 伟人下这道命令之时,并没有察觉两家部队有这样的思想反应。 等到发现时,又有些晚了。伟人并没有调解两家部队的太好办法,毕竟领袖也不能这么具体地介入一线部队。 陈毅也很苦恼,他对粟裕是了解的。新四军时代,陈毅就曾合作过,江南指挥部,陈毅是总指挥,粟裕是副指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