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安,曾经有过很多绝世美景,在同治版《六安州志》中,就编录过六安八景图,俗称“六安古八景”。今天我们来说说古八景中的钟楼远眺、桃坞晴霞、九公耸秀。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有些景观或消失、或变迁,我们现代人已经无缘一睹它们的容颜,只能依靠遗存的文字和简绘,来想象当年的绝世风光。

(蒋常虹摄)

钟楼远眺

钟楼远眺,即站在钟楼远望风景。六安的钟鼓楼,原建于鼓楼大街的最高处,就是今天“明珠三街”那个位置。

钟鼓楼在古代,通常用于报时、报警、礼乐之用,钟楼和鼓楼一般相距不远,并列设置,报晨击钟,报暮击鼓,因此便有了“晨钟暮鼓”之说,夜间击鼓报时,“三鼓”便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天亮击钟开城门。

1938年5月,日军飞机在轰炸六安城的时候,六安的钟鼓楼曾作为报警设施,通知城里百姓隐蔽躲藏,在日军第二次轰炸中,钟鼓楼被炸塌一部分,后来因年久失修,钟鼓楼被拆除。

六安的钟鼓楼,登高凭栏,可俯瞰市内街景,遥望南北双塔,晴日可远眺桃花坞、武陟山、小赤壁、龙穴山,可惜,随着钟鼓楼的消失,“钟楼远眺”也就成了绝唱。

鸟瞰月亮岛(张巨江摄)

桃坞晴霞

桃坞,即桃花坞,旧称田家湾,大约就在今天月亮岛西北部,这里种有大片的桃树,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依然是国营农场,六安人习惯称之“河西桃园”。

过去的河西,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从六安城泛舟渡河以后,是一片开阔的沙洲,河水清澈透亮,沙滩柔软细腻,绿树成荫,修竹繁花,自古便是游人踏青游玩的最爱之处。

特别是到了傍晚,站在高高的钟鼓楼上,放眼西望,一轮红日落在桃树林里,映红了天际,也映红了淠河,霞光漫漫,波光粼粼,“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把桃花坞装扮成了如诗如画般的美境。

后来,这里建了大学,名字也改成了“月亮岛”,“晴霞”尚在,“桃坞”已是沧海桑田。

九公耸秀

九公耸秀说的是九公寨的秀美风光。

九公寨,又称“九公山”,位于六安市西南部的石板冲乡,距六安城区30公里处,山上有“九石如人”,故称“九公寨”。

九公寨的名字来自民间传说。相传1500多年前的梁武帝萧衍,在九公寨修行建庙,当时人烟稀少,建材全由山下九个老翁(即九公)供给,寺庙建好的时候,九人升天,凡身化作石人伫立在山上,后人为纪念九公,将建成的庙宇命名的“九公禅院”,九公寨也由此得名。

九公寨,属于大别山山脉的北分支,其山势挺拔峻秀,群峰峭立,怪石嵯峨,山下是东西淠河交汇处,水量丰富,水汽常常蒸腾为云雾萦绕山间,远远望去,九公寨就像耸立在云端,如仙境一般,白云飘荡、如梦如幻。

九公寨也是一座佛教名山,这里有众多寺庙,历来都是六安著名道场,因而,九公寨这种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便成了六安著名的风景之地。

以上所列的六安古景,是同治版《六安州志》所载,那么,是不是说六安只有这八个风景呢?实际上远远不止。

古代人对地方美景的总结,通常都是以“八”为数字,因而全国各地都有“古八景”,而且,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文人,所总结的出来的“八景”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其他年代的《六安州志》中记载的六安风景,就有双塔摩青、龙潭映月、淠津晓渡、裴滩落雁、石壁朱篆、南岳排青、多云异景等众多著名景观。

无论是哪个朝代所列的“六安古八景”,都是六安宝贵的历史财富,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