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中国27名人民解放军战士临危受命,在多龙桥拦截300多名印度王牌部队。他们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仅负伤3人,歼灭敌人241人! 解放军战士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场堪称神话的战斗经过。 这场战役叫“多龙桥战斗”,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邦迪拉东南处。当时,奉命驻扎在多龙桥700多米处的是解放军31团2营,而留守在多龙桥附近的只有27名解放军。 这一天上午9点40分左右,驻扎在多龙桥附近的随营团参谋康德心,正带着1名通讯员勘察多龙桥附近的地形,赫然发现了印军,而且数量不少。 好在,印军的行军成长蛇状,先头部队只有30多人,大部分主力还在多龙桥北的山沟里,离多龙桥还有一段距离。康参谋立马命令通讯员在原地继续观察,自己迅速跑回团指挥部报告情况。 团指挥部一听这个情况,迅速做出分析,这是一支准备跑回老巢的印军逃兵,战机不容错过,2营决定打一个围歼战! 于是,争分夺秒的部署开始了,营指挥部决定兵分三路对印军进行围歼。但是目前只有27人可以调用,所以,人员分配至关重要,指挥营看着多龙桥附近的地形,立马对27人做出了部署。 在多龙桥南面配备1挺冲锋枪,2支半自动步枪,由王文宝、史洪信、冯长喜3人负责正面狙击已经过桥的印军先遣部队;北面有5名步兵迅速沿山林迂回到印军后侧,堵住他们的后路;东面则由炮排的4人负责从东往西,侧面夹击敌人。 而余下的迫击炮排、重机枪班作为重火力,则留守营指挥所附近的高地,负责火力掩护12位参与3面围歼的战士。与此同时,通讯兵迅速与附近的6连联系,请求支援。这一系列的部署在20分钟左右全部完成,随后战士们迅速集结,赶往自己的目的地。 10时12分,负责正面狙击的王文保3人出其不意,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将34名印军截断在多龙桥的南面。双方开始激战,王文保3人第一时间击毙了印军3名机枪手,为战斗抢占了先机。但奈何,双方力量悬殊,战斗陷入了胶着,王文保3人顶住敌人的火力,硬是3次击退了印军的攻击。 3分钟后,33团2营的3名战士在运送物资的途中,循声赶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从多龙桥西北侧加入了战斗,与此同时,原先部署在东面的4人,也从多龙桥东北方向开始夹击印军。 印军一看自己被围困了,迅速判断了一下,西北方向战力最弱,开始猛扑西北方向,攻击临时前来支援的3名战士。在这紧急关头,第33团3营炊事班7名战士,一人拎着一杆枪,兵分3路加入了围歼战。 很快,印军被打得抱头鼠窜,除当场被击毙的16名印军外,剩余18名印军全部被俘虏。至此,解放军控制了多龙桥。没有过桥的印军一看这架势,索性向北开始逃窜。已经到达北面指定地点的5名战士,迅速拦腰切断了印军的队伍。 这时候,印军一分为二,靠南部分的印军,被我军火力封锁,只能退回多龙桥方向。看着被围困的100多名印军,31团2营指挥部当机立断带来了2名前一天俘虏的印军少尉军官,向处在包围圈内的印军喊话,印军营长很快选择了投降! 而靠北部分的100多名印军则丢盔弃甲,向北逃进了山林,由于我方人员受限,没有对其进行追击。就这样,这场神话般的战斗就结束了,取得了击毙印军35人,俘虏88人,劝降118人的骄人成绩。投降后,印军才发现我方只有30多名战士,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可为时已晚。 至此,多龙桥战役成了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中,力量对比悬殊,但解放军英勇无畏,迎难而上,用行动给了侵略者当头一棒,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支付寶代付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