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找人寻人 https://www.13908007007.cn/dq-xsga.html 财富管理“最后一公里”,谁是优秀的引路人?首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投资顾问评选重磅开启,火热报名中~~点击查看>>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牛耳财经 折腾一年之久的定增以撤回告终,股东和机构不断抛售中高层走马灯“换将”。市值蒸发600多亿的美年健康能否好好反省? 作者 |杨林 编辑 | 高山 “十一”假期前,美年健康(002044.SZ)终止耗时一年多的定增,引发市场疑惑:原本就缺钱的美年健康,为何撤回定增? 回看这两年,美年健康过得挺难。先是业绩难见起色、后被机构大举减持、再遭多位高管离职,市值也抵达上市最低区间,仅剩100多亿元。 如此的“体检第一股”,该给自身彻底做一做体检了! 1 定增无奈撤回 9月26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因控股股东世纪长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世纪长河)拟减持,美年健康撤回定增申请。 实际上,今年6月1日美年健康曾公告称,对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中的募集资金总额及用途进行调整,将募资上限从25亿元下调至16.35亿元,募资用途从“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变更为“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似乎为了尽快通过定增,要钱的总额减少了,但救命的钱还是眼巴巴等着投资人“施舍”。 何曾想,就算如此,三个月之后,这个耗时一年多的定增案还是以撤回而告终。 美年健康公告显示,鉴于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世纪长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因资金需求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部分股份,为避免任何由于继续推进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可能导致构成实质上的短线交易的风险,公司决定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申请文件,后续将结合市场环境等情况择机讨论重新申报。 很显然,并不是不缺钱,而是现在定增不合时宜,以后择机再说。 那么,眼下美年健康拿什么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根据公司2022年中报数据,美年健康总资产176亿元,总负债96亿元,净资产约8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其中,流动负债69亿元,占总债务72%。流动负债中又以短期借款为主,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约33亿元。 此外,美年健康流动性甚为吃紧。其账上货币资金约11亿元,现金短债比为0.34,公司存在较大短期偿债压力。 时钟滴答作响,对美年健康来说,也是还钱的催促声。 9月14日,穆迪将美年健康的评级展望从“稳定”改为“负面”。穆迪认为,疫情管控措施可能对美年大健康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其流动性状况在境内外债券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也显得尤为薄弱。 2 股价一跌再跌 高负债偿压力日增的同时,二级市场上,美年健康的股价也令投资人感到窒息。 美年健康成立于2006年,2015年以55.43亿作价成功借壳江苏三友进入A股市场。此后公司便开启快速并购扩张之路,一路“买买买”,很快坐上国内体检机构头把交椅,被称为市场“体检第一股”。曾经,其总市值巅峰值高达800亿元。 如今美景不在。截至9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仅为4.27元/股,不久前还曾跌至谷底4元/股。总市值蒸发逾600亿元,目前仅为167亿元。 股价惨淡的背后,是业绩令投资人大失所望。 美年健康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约29亿元,同比下降约14%;上半年净亏损约6.7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56%。上半年公司的总接待体检人次为1225万人(含参股体检中心),较上年同期减少7%,其中控股体检中心总接待人次为512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7%。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占收入比分别为76%和24%(2021年同期为78%和22%)。 对于业绩下滑,公司主要归于外界,称受到疫情的影响,全国有150余家体检中心平均停业时间超过40天,仅上海地区22家门店停业平均每家超过80天。开业门店中,北京等部分重点城市上半年阶段性执行限流政策,体检产能无法释放。 实际上,近年来美年健康毛利率早已呈下滑趋势。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约为48%、44%、37%、38%和19%。 另从成本端来看,美年健康一直都依赖重资金模式扩张,不停地扩张开店,导致其房租成本高企。 或许因为形势所迫,公司不得不剑走偏锋设置“有奖销售”,又遭监管处罚。 9月16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监管局发布关于深圳美年大健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美年门诊部不正当有奖销售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该涉事主体为上市公司美年健康控股公司。 此外,有关美年大健康的投诉问题,也接连不断发生。 黑猫投诉【投诉入口】数据显示,美年健康对投诉的回复和处理率仅为40%左右,但依然显示为五星水平,不知是否因为整个行业均如此,大家已经见怪不怪。或许从投诉总量上说,美年健康还算业内不错的。 3 谁在纷纷“逃离” 业绩与股价齐跌的背后,是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们的“抛弃”行为。 数据显示,美年健康大股东——阿里网络及一致行动人杭州信投(简称“阿里网络”)于2019年通过协议受让美年健康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10.82%的股份,成为美年健康战略股东;同月,阿里网络以约18亿元认购美年健康非公开发行股份,进一步加持4.06%股份。完成这一交易后,阿里网络成为美年健康第一大股东。 可仅过了不久,2020年11月,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阿里网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5399万股,占总股本的1.38%。 随后,机构投资者们也在陆续清仓美年健康。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报,“公募一哥”张坤掌舵的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仍手握美年健康1.88亿股,为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持股数量最多的公司,占净值比与五粮液持平。 但如今,在美年健康前十大重仓股中已看不到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的身影。 无独有偶,美年健康的投资者们也开始上演“大撤退”。Wind数据显示,2021年机构对美年健康持有数为222家,这已较上年同期的321家减少了99家,累计持股数量也由24.19亿股减少至17.84亿股。 但到了2022年上半年,美年健康的机构持有数仅为52家。 被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们不断“抛弃”的同时,美年健康内部也不消停,尤其是自2019年出现大规模亏损之后,高层“换血”已成为公司的常态。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1年,美年健康发生13次重要人事变动。2019年4位董事相继辞职;2020年1名财务总监、1名董事、2名副总裁相继离职;2021年共计5名高层相继离职,其中包括总裁兼董事、2名副总裁、1名董事及1名监事。 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是美年健康总裁一职,曾三度易主。2021年年初,公司董事、总裁徐可因个人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裁职务;同年6月25日,公司聘任俞熔为公司总裁;但总裁俞熔上任不到一年时间,便于今年1月28日辞去总裁职务;最终,由徐涛接任总裁职位,能干多久目前尚未可知。 如此频繁换将,能解决美年健康迫在眉睫的诸多问题吗?早已透支市场信心的股价,何时能有明显起色?美年健康未来还有希望吗?《牛耳财经》将持续关注。 - END - 牛耳财经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部分合作平台 金融界|东方财富|今日头条|雪球 微博|网易号|企鹅号|百家号 一点号|新知号|知乎 扫码关注我们 联系接洽邮箱: niuercaijing@163.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