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处于“苏攻美守”的大格局之中,此时的苏联正处于巅峰时期,美国在与它对抗的局势中处于不利地位。 此时的美国,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和自己站在一起,借此改变苏联的战略优势。所以,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量,尼克松开始将自己的视线放到了那个神秘的东方国家——中国! 而此时中国领导人也因为苏联的“核讹诈”、“核威慑”全民皆兵,国家经济处于一种畸形发展的状态,我们此时也需要借助大国的力量,来平衡苏联对我国的核威慑与核讹诈行动,从而减轻我国的战略压力。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盟友。中央在经过一系列考量以后,决定实行“联美抗苏”的外交政策。 于是,中美双方因为共同国家利益而走在了一起。不久,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打破了中美关系长期的沉寂。 美国利用中国的力量,成功抵挡住了苏联的战略攻势,而中国也借助中美关系的和解,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建交风潮。这一切,都为后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按道理来说,“联中抗苏”是尼克松职业生涯中的伟绩,但在离世前他却说道: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尼克松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来看看,他的战略胜利——尼克松访华。 联中抗苏 1969年1月20日,理查德·尼克松在美国宣誓就职,正式成为美利坚第47届总统。而亨利·基辛格则成了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在这个时期的国际局势中,美方正处于“苏攻美守”的战略防御阶段。与此同时,整个世界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之中。 此时的世界,正如尼克松在波西米亚俱乐部发表的演说中所强调的那样: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世界之中。 面对苏联政府的“咄咄逼人”,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对抗苏联的霸权,或者打消掉苏联的战略野心,重新树立美国领先的地位,成为了刚上任的尼克松以及他的助理基辛格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尽管此时的美国战略研究中,还有所谓的“先欧后亚”及“先亚后欧”的争论,但至少在东西方冷战发生的这20年时间里,美国政策制定者总是将欧洲置于亚洲之上的,这基于美国对自身大国地位利益的考虑,也是对苏联威胁的担心。 在他们看来,尽管苏联有广袤的国土,但这些领土只是苏联的附属产品,他们的重心还是在欧洲,因此他们将大量战略力量投入到欧洲的“建设”当中。 但是尼克松上台后,他认识到了亚洲的重要性,决定从这里寻找到打败苏联的办法。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大国,要借助亚洲的力量,那么尼克松就必须加强对中国的重视程度,这表现在其上任之初就承认中国是亚洲的4个巨人之一。 当然,作为美国的总统,他也不会为了中国的利益而考虑。在对华政策中,他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现有和潜在的威胁性,并采取对付这种危险性的相对措施,推出短期和长远计划。 尼克松还认为,从长期来看,美国根本无法接受一种做法。那就是将中国永远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让他在那里培育狂想、怀抱仇恨和威胁邻国,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不能让10亿人口生活在愤怒和孤立当中。 关键时刻,他提出将中国拉回到“世界共同体”当中,而他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抵抗苏联的威胁。除此之外,它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用所谓的西方价值观来影响中国的政权,让一个红色中国彻底改变颜色,才能符合西方的利益。 但就目前而言,尼克松对于中国的态度还是相对友好的,他自己也积极致力于将中国拉回“世界共同体”的目标。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尼克松想要中美关系和解也没什么作用,那必须是我方也有相同的想法才能够行得通。 此时,苏联的核威慑与核讹诈威胁着我国的安全,我国陈兵数百余万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与苏军进行了长期的对峙,这场对峙对我国来说是消耗了我国的国家实力以及经济发展潜力。 从我国国家利益出发,需要一个国际上的大国,与我国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行动”。 当时的世界局势,可以跟我国站在一起,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家:一是美国,二是西欧,三是印度,四是日本,五就是第三世界国家。 我国当时与印度关系不好,第三世界虽然有潜力,但还不足以让我国减轻压力。 而西欧呢?他们和美国共同隶属于一个阵营,自己的老大哥美国都没有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自己怎么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呢?所以,我国当时只能选择和美国联手共同反对苏联霸权! 于是,中美双方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打破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僵局。 此时,双方都需要一个契机,来推动中美关系的和解! 中美建交 1971年4月是第31届世乒赛,有一位名叫柯恩的美国运动员,“慌乱”(当然这里也有人猜测是美国故意为之)之中登上了中国乒乓球队开往赛馆的专车。 我国秉持着礼仪之邦的传统,对这位来自异乡的客人也是极尽热情地招待。 随后,美国乒乓球队领导也主动向中国的负责人提出,美国队希望能够尽早访问中国。 我国的乒乓球队领导人也深知兹事体大,于是立即上报了中央,而毛主席在接到报告以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中国发展的机会,于是欣然同意了美国队的请求,邀请他们来华进行访问。 4月10日,新中国终于迎来了第1批来自美国的客人,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和另外一批美国新闻记者也随之来到了中国。 中国释放出的善意,在大洋彼岸的尼克松政府也给予了回应。 4月13日,美国相关人员发布了几项指示: 第一,发表公开声明,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团体获得美国签证提供方便; 放松通货控制,允许中国人使用美元;结束限制美国石油公司向中国拥有或租赁运转工具提供燃料的规定;允许美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访问到我国的港口;放松了中美之间的贸渐易限额。 1971年7月1日,尼克松为了弄清楚我国对于美国政府的态度,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基辛格,取道巴基斯坦对我国进行秘密访问。 而收到这份特殊消息的时候,我国政府也知道这是中美关系和解的一个机会,于是当天周恩来亲自接见了基辛格这一批有着特殊使命的客人,在会谈中双方进行了一次坦诚地交流。 而随着基辛格将秘密访问之行的成果带回美国,尼克松也认识到中美关系真的来到了一个共同进步,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时期。 于是,他立即决定尽快安排自己的访华之行。 而为了提前沟通好双方的工作,同年的10月份基辛格,进行了第2次访华,他和周恩来深入讨论了一系列影响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的实质性问题,以及尼克松访华的行程安排。 而随着基辛格第二次访华之行结束,中美正式建立合作互利共赢和平友好的关系指日可待,现在只需要双方共同用力,就能推开这一扇关闭已久的中美友谊之门! 在经过多日的精心准备以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自己的专机来到了中国的北京,开始了他的和平之旅,他也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总统。 这短短的一周时间,国际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美就双方的关系及各自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经过一周的交流,中美发表了一份《中美联合公报》。 中国快速发展,尼克松心慌 而中美关系的和解,也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基础,创造了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在此大环境下中国逐步确定适合国情的国策,中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1976年中国的GDP总量只有2988亿元,实行改革开放还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1.89万亿人民币,增长了将近八倍。 尼克松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吃惊。他一直致力于将中国拉入到世界的联盟当中,成为美国统治下的一份子。 但他没想到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居然如此迅速,更让他恐慌的是凭借着中美关系合作共赢的关键窗口,美国的技术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学习机会。 而中国人民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党和国家也没有因为一时的经济高速发展而头脑发热。回顾我国百年的斗争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的工业,只有这样才有稳固的经济根基,才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还在中美合作建交期间实行了“863计划”。这是重大的国家项目,是以坚持科教立国为主的国策。 让尼克松感到慌乱的还有一个问题,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 而以前美国管辖的那些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措施,对中国完全不适用。中国不会引起其他国家或组织侵犯主权,而且中国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核武器,美国他也不敢直接对中国动武,因为对中国动武的代价也是美国不能承受之重。 面对中国的发展成绩,尼克松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实行“中美和解”的外交政策是否成功,他也开始逐渐疑惑中美关系到底该如何进行下去,以后的中国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这一外交政策而取代美国,中国会不会在未来重新建立一个东亚文化圈。 总结 尼克松作为美国第47届的总统,他上任以后极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和解,在听到中国实行乒乓球外交以后,他代表美国政府积极回应了这一有利于中美友谊的措施。宣布了对中国的五个解决办法。 1972年,尼克松乘坐专机来到北京进行国事访问,他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总统。 在经过一系列会谈协商以后,尼克松代表美国政府和我国政府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这份公报的发表也代表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但是晚年的尼克松面对我国的巨大发展成绩,他开始疑惑自己对华政策是否出了问题,自己是否为美国挖了一个巨大的坟墓。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尼克松实行的对华政策,没有必然的联系。当时中美关系的和解,是中美两国基于自己国家利益考量的一个综合决策,不是尼克松一个人能决定的。就算没有尼克松也有其他美国总统实行这一外交政策。 晚期的尼克松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变强以及迅速增长的科技水平而感到自责。 多年以后,他没想到的是当初让自己感到焦虑的问题,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成为现实。现在中国成为了美国之后的最大的经济体,两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相互角逐!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